访益上人兰若


宋·严羽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严羽作为南宋杰出的诗歌评论家,不仅精于诗论,而且深于禅学,并创造性地以禅喻诗,因而在诗歌评论史上颇受重视。他平日里与一些佛门弟子过往甚密,情谊甚厚。这首五律,生动地记叙了作者一次访问僧人的过程,诗意与禅趣在诗中结合得浑然无迹。

诗的题目是“访益上人兰若”,“上人”乃是对僧人的敬称;“兰若”为梵文音译,意即寺庙。此诗即描写了作者入山寺访禅僧的情景。诗的前两联写自己之访。

首句之“青莲宇”指寺庙,因为青莲状如眼目,佛书常以之比喻佛祖或菩萨的眼睛,如《法华经》曰:“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叶。”所以,人们便将僧人居住的寺庙也称为“青莲宇”。为寻访僧人之寺庙,诗人独自一个走过了白沙滩,穿过了松林,脚踏积雪,迎着严寒,翻过了数重峰峦。前两联诗真好像在翻动着一幅画图,增加了清净庄重的特点,同时也将益上人及其所居住的兰若映衬得超尘绝俗。随着这幅画图的渐次展开,便引导着读者去想象,这位居住于不染尘垢的兰若中的益上人,自然应是一位节操高尚的高僧。

颔联重在写主人之迎。“山僧喜客至”中,一个“喜”字自然点出了自己与主人益上人之间真淳的友情。益上人热情地带领着作者观赏寺庙的精美建筑及其四周的幽雅风光。真挚的友情与宜人的景物,使得诗人对于这样一个远离尘嚣的去处愈加神往。

尾联写访后之别。诗人与益上人吟诗联句,畅抒己怀,告别离去时仍是依依不舍。人尽管渐渐地走远了,然而,那回响在云天之外的兰若钟声却依然萦绕于耳畔。结尾的“钟声云外残”一句确乎起到了余韵袅袅、不绝如缕的艺术效果,为全诗增添了无穷的抒情效果。

此诗在风格上颇似王孟,格调清新淡雅,意境幽远。“寻”、“过”、“入”、“生”、“至”、“看”、“去”等动词不仅勾勒出全诗的时间和空间的脉络,而且也巧妙地化静为动,以虚衬实。而且,全诗无论在叙事、写景和抒情上都做到了虚实相生。作者主张,诗歌须“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要“透彻玲珑,不可淡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犹尽而意无穷”。他的这首写自己与禅僧交往的作品,便成功地实践了他的以禅喻诗的创作理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