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月泉图


明·道囦

月明影在地,泉清光彻天。

何须分上下,空寂是吾禅。

此诗从形式上来说是一首题画诗,但就内容来分析,却是一首禅诗,是通过咏唱《月泉图》所表现的泉月辉映的优美意境,来形象地阐发佛家真谛的。

“月明影在地,泉清光彻天。”此两句写景,是以语言的艺术,再现画图所描绘的优美意境。“月明影在地”,这里所谓的“影”,实际上指的是月光。皓月当空,银辉洒地,整个大地都沐浴在月的光华里。“泉清光彻天”,这里的“光”指的是水光,是月亮照耀平静的泉面所形成的反射光。这两句诗展现出一种月光与水光交相辉映,分不清何者为水光,何者是月光,天地及其整个空间呈现出一片澄澈明净的境界。这时,尘世的一切污秽和恶浊,统统被月华的皎洁和泉水的明净净化了。诗人如画的彩笔所描绘的这种境界,为后两句诗阐发佛理作了很好的铺垫。

“何须分上下,空寂即吾禅。”此两句阐发佛理。“上下”,指月亮与泉水,也指月光与水光。天空湛蓝,泉清如碧,月色与水光相互交辉,融成一片空明澄澈,分不清哪是洒下的月光,哪是反射的水光,而实际上也无须去分辨。为什么呢?因为似乎正是这种境界,蕴含着一种佛理的奥秘,展示着佛教“空”、“寂”的最高宗旨。诗人这种由具体环境感悟佛理的方法,也正是佛教所倡导的观悟法。“空寂即吾禅”,“空”是佛教对现实世界的基本看法,也是佛教整个教义的核心内容之一;“寂”即寂灭,而寂灭乃佛家修行所欲达到的终极目标——涅槃。欲至终极涅槃,必先由“空”入门,正如佛经所说的“三乘之人,同以空为门,入诸法真实之性”。“诸法真实之性”就是涅槃寂灭。“何须分上下,空寂即吾禅”,诗人正是因为观看了上述那样的优美意境,才顿然领悟到了佛家“空寂”的根本宗旨。在题画诗中,这种通过画面的描写,形象地阐发佛理的诗歌实在是不多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