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庵


明·法聚

静里蒲团自草堂,道人心迹与云忘。

湘帘不卷夜如水,唯有梅花月到床。

佛教以为领悟佛法,须靠慧解,而智慧焕发,靠的则是心境的澄清平静,即佛家所谓的禅定。佛门修法之所以重视“定”、“慧”双修,其道理就在于此。这首诗题为《定庵》,是法聚咏唱自己定心修道情形的诗歌。

“静里蒲团自草堂”,“蒲团”,蒲草结成的坐垫,为僧徒打坐时使用,较为简陋。“草堂”,佛教寺院中有著名的草堂寺。“静里蒲团自草堂”,是说法聚自己在草庵里,静静地坐在蒲团上习定修法,就象在著名的草堂寺里修习佛法一样。佛法修习,不在处所,而在于定心发慧,所以简陋的草庵与高大的寺院并没有什么不同。

“道人心迹与云忘”,“心迹与云忘”是用典,唐肃宗曾问惠忠国师在曹溪得的什么法,师日陛下见空中一片云么?肃宗说见着了。惠忠说云是钉着,还是悬挂着?片云在天,既不可能钉着不动,也不可能死死地挂在某一物上。惠忠以此来比喻心应无有执著滞碍,就是说应无心于物。无心于物,也就是法聚所说的“道人心迹与云忘”。心不执著滞碍于万物,方能禅定而发慧悟道。

“湘帘不卷夜如水,唯有梅花月到床。”这两句写环境的清幽宁静。“湘帘”,湖南产的竹帘。“月到床”,这里的床是指僧徒坐禅的禅床。法聚所居的禅庵,竹帘未卷,夜色一片清幽静寂,唯有梅花的影子,无声无息,斑斑散落在禅床前面的地面上。夜多么静寂,环境多么清幽。其实庵主的心境更为幽静。不是吗?若是那心如猿马,意似游丝的人,这样清静幽寂的环境是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的。而心境的宁静,也就是心定,则是每一位修道者所欲努力达到的境界之一。

可见此诗题为《定庵》,其内容紧紧围绕一个“定”字来写,从而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孜孜进道者所达到的奇妙的精神境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