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陈·江总
祯明元年太岁丁未四月十九日癸亥,入摄山展慧布法师,忆谢灵运集还故山入石壁中寻昙隆道人有诗一首十一韵。今此拙作,仍学康乐之体。
霡霂时雨霁,清和孟夏肇。
栖宿绿野中,登顿丹霞杪。
敬仰高人德,抗志尘物表。
三空豁已悟,万有一何小。
始以情所寄,冥期谅不少。
荷衣步林泉,麦气凉昏晓。
乘风面泠泠,候月临皎皎。
烟崖憩古石,云路排征鸟。
披径怜森沈,攀条惜杳袅。
平生忘是非,朽谢岂矜矫。
五净自此涉,六尘庶无扰。
这首诗做于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年)四月,距南陈之亡仅有三年的时间。国事日非,而陈朝君臣仍沉溺于歌舞宴乐之中。江总也是陈后主的宠臣,歌舞欢笑之余,他凭借诗人的敏感,也察觉到国家倾覆即在眼前,无奈只有转向佛祖祈求解脱,金陵栖霞寺,乃江南名刹,也是江总常去游赏、朝拜的地方。这首《游摄山栖霞寺》,主要表现了江总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四句,点明诗人游栖霞寺的时间。“霡霂”(màimù):小雨。孟夏,即农历四月。四月的一天,天气清和,特别是刚下过小雨,田野一片碧绿,诗人于此时登上晨辉映照的栖霞山。“敬仰”以下四句,诗人称赞慧布法师已悟得佛家三昧。所谓“三空”,乃佛家所说言空、无相、无愿之三种解脱也,因三者共明空理而称为三空。慧布法师既已达超凡绝俗之境,自然视万物如空,甚至视一切法亦是“不生不灭,毕竟空,如泥垣(即涅槃)相”(《大正藏》卷四五《罗什大义》),把世界万物万事纳入须弥芥子之中。
诗人本为游寺而来,颂扬过栖霞寺高僧以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叙写栖霞寺的幽静的风景以及诗人由此而悟到的禅机。“始以情所寄,冥期谅不少”,诗人虽说是因钟情山水风光而流连栖霞寺,但诗人觉得心灵总有一种与栖霞寺相默契的感觉,觉得自己的前生或来生定是禅寺中人。你看,诗人在寺中身着荷衣,漫步泉下,有时在清爽的微风中静待明月的升起,有时坐在烟云笼罩着的古石上观看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栖霞寺如此幽静,诗人好象与这禅寂之境融而为一,心如止水,忘却了尘世间的是非恩怨,体悟到功名利禄转眼成空,根本不值得炫耀和追求。所以,尽管江总在现实中仍是摆不脱世俗的羁縻,热中富贵功名,但在栖霞寺这禅寂之处,却情不自禁地吟道:“五净自此涉,六尘庶无扰”,好象自己已经到达证不还果圣者所生之处的五净居天,再也没有烦恼,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再也不会迷却本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