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上入禅房


唐·戎昱

俗尘浮垢闭禅关,百岁身心几日闲。

安得此生同草木,无营长在四时间。

这是一首浸染老庄玄学之气的禅诗,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适意、无拘无束的生活和追寻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生活情趣。

困扰在尘世中的人们,对于尘世的喧嚣久而生厌,“俗尘浮垢闭禅关”(禅关,僧人坐禅之室),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感。在“俗尘浮垢”的包围下,人的本性被掩没以至于迷失,禅关仿佛紧闭着大门,通往佛国胜境的路,就这样被切断了,而面对现实,又有多少烦恼与不幸,人究其一生,能有多少时间,是恬淡适意、无忧无虑的。这里,包含着诗人多少的忧伤哀叹。

因此,诗人希望追寻一种新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就是“安得此生同草木,无营长在四时间”,自然适意,清静无为,如同草木生长在四时之间,其生其灭,其荣其枯,一任自然的规律。从中,我们不是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极力追寻一种轻快自由的感觉,探寻一种淡泊空灵的心境吗?

整首诗写得明白如话而又意蕴丰富,诗人所向往的自我解脱,返归自然的人生,所追求的无拘无束、朴素淡泊的生活,其间既让我们感受到心闲意淡、深幽杳远的禅学气味,又可窥见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玄学踪影。因此,有人断言:中国禅宗,乃是印度禅学与中国玄学合流的产物。此诗不亦让我们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