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卢纶
闻道山花如火红,平明登寺已经风。
老僧无见亦无说,应与看人心不同。
这是一首在佛寺看花有感而作的诗。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治,贞元初,卢纶曾随浑瑊来到河中,居留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此诗即作于其间。崇福寺在蒲州南九十里,元魏时所建。
前两句叙起,以“闻道”开启。仲春时节,正是游春赏花的好时节,郊野上人来人往,个个兴致勃勃。诗人听说崇福寺内的山花开得正艳,不禁也动了游赏的逸兴。策马急驰,黄昏投宿于山寺,第二天刚刚黎明,就登上山寺,举目四望,不觉意兴索然。原来昨夜一阵急风吹,山上的鲜花已凋零殆尽,看不到繁华似锦的红火场面,映入诗人视野的只有遍地的残花落红,狼藉一片了。一闻一见,形成巨大的反差,诗人的情绪难免有些懊丧了。
前两句的闻是见的铺垫,先闻后见,见闻迥异,已平生一层波澜。而这闻这见,实际上又都是下边两句的铺垫。“老僧”两句则由自己转写寺僧的闻见。自己虽颇失望,山僧却似无情。他对眼前的盛衰变化表现得十分平淡,好象没有看见一样。既不感慨,也不惋惜。“应与”一句则直指山僧内心,写出了他无见无说的原因。原来这是一个深悟禅理的长老,内心空明洁净,在他看来,烦恼皆由心念妄动而生,若心念不起,心不著境,即无是非,无喜怒,故任他花开花落,毕竟与我无涉。以“看者”之心反衬老僧之心,有力地表现了禅宗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
平平常常一段小事,写得如此一波三折,已堪称作家。而在这小事中,把禅理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通过对比,把深奥的禅理讲得既形象又深刻,尤可见其匠心独运之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