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勃扫门


【原文】:

《史记》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魏勃父以善鼓琴见秦皇帝。及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扫齐相舍人门外(1)。相舍人怪之,以为物(2),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扫,欲以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一为参御,言事(3),参以为贤,言之齐悼惠王(4),悼惠王召见,则拜为内史。

【提要】:

魏勃少年时想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人介绍,常暗地在天不明时为齐相舍人打扫门前,后被舍人发现,引他见了曹参,也做了舍人,后来曹参又把他推荐给齐悼惠王,为内史之官。诗中常以“扫门”代指干谒。

【词目】:

【魏勃扫门】3049 张祜《庚子岁寓游扬州赠崔荆》:“扫门踪魏勃,开阁伫孙弘”(外上190)。踪:追踪,效法之意。

【魏公扫门】3050 孟浩然《襄阳公宅饮》:“座非陈子惊,门迎魏公扫”(5.1622)。

【扫门人】3051 刘禹锡《酬淮南牛相公述旧见贻》:“初见相如成赋日,寻为丞相扫门人”(11.4078)。寻:便也。杜牧《寄崔钧》:“自愧扫门士,谁为乞火人”(16.5981)

【扫门】3052 王维《重酬苑郎中》:“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4.1296)。仙郎:唐时称尚书省郎官。断:拒绝。郭震《寄刘校书》:“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3.756)。钱起《送杨錥归隐》:“悔作扫门事,还吟招隐诗”(8.2655)。李商隐《酬别令狐补阙》:“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16.6185)。罗隐《送魏校书兼呈曹使君》:“应见使君论世旧,扫门重得向曹家”(19.753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