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初学古文,17岁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改从令狐楚学骈文奏章,被引为幕府巡官。25岁又靠了令狐楚之子令狐的力量举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当时牛李党争激烈,令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令狐遂诋毁李商隐“背恩”。后来牛党令狐为相,李商隐曾屡次献诗请求汲引,终遭冷遇,只好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僚生活,潦倒至死。他胸怀大志,却一生潦倒,心情始终抑郁苦闷。有《玉溪生诗集》,存诗约六百首。李商隐的诗歌大致有政治诗、爱情诗、寄寓身世之感的抒情诗三类,其中最为人传诵的还是他的爱情诗。这类诗或名“无题”,或取篇中二字为题,对后代影响极大。李商隐兼备众体,而以七律成就最高。他与晚唐温庭筠齐名,并称“温李”。
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
初生欲阙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谈及月亮,人们总是特别欣赏圆月;因为圆月总让人想到团圆,而亲人之间的团圆又每每给人以温馨之感。这首诗前二句写月。“过水穿楼”四字写月光,“触处明”则写月光的皎洁。次句由月光进而写及月亮本身。“藏人”指月中藏有嫦娥,“带树”指月中种有桂花树。四字合言,指月。远望那一轮明月,蕴含着淡淡清晖。后二句写观月之感。人们面对初生的弯月,总不免产生一丝惆怅,似乎只有圆月才能让人感到满足。但作者却独具只眼,他认为这种惆怅未免有些肤浅;月圆之时未必就一定含有真情。其中“未必圆时即有情”一句成为千古名句,因为它说出了一个应该全面地看待客观事物的道理:月缺未必一定无情,月圆未必一定有情。由于这句诗含蕴丰富,人们往往从中可以领悟到有情与无情,缺憾与完美,主观与客观,真实与虚假等范畴的辩证关系,因而倍受人们的喜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