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晚号稼轩居士,南宋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从小生长在沦陷区,21岁集结两千多人参加农民起义领袖耿京的义军,投入抗金战斗。义军失败后,回到南京。历任滁州知州,湖北、江西、湖南等安抚使。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章中,提出一套完整的抗金计划,均未被采纳,并屡遭主和派打击。43岁被免职,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了二十多年。晚年起任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积极准备抗金,因不获重视,愤郁而殁。
辛弃疾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词人。他的词内容深厚,题材广泛,感情充沛,慷慨悲壮,使豪放派词风大放异彩,与苏轼在历史上并称“苏辛”。著有《稼轩词》,存词600余首。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乾道六年,辛弃疾由建康府通判调任临安做司农寺主簿京官。第二年,词人观看了当时金迷纸醉的元宵盛况,有感而发,写了这首《青玉案》。
这首词描写了京城满城花灯、满街游人、通宵歌舞的喧闹景象,表现了作者不肯随波逐流,附炎趋势的孤高性格。
词的上半阕写元宵灯节盛况,含蓄地讽刺封建统治者偏安一方的穷奢极欲。开篇以“东风”起句,衬托出帝都气象。描写元夕,始终突出节日灯火。以花千树、星如雨、玉壶、鱼龙等,渲染出“夜市千灯照碧云”的光耀眩目、热闹非凡的景象。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花开。唐人苏味道有《观灯》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星如雨:腾空的焰火犹如无数星星从天空飞落闪动。庾信《灯赋》有句:“风起则流星如雨。”宝马雕车:指豪门贵族装饰华美的车马。这句是说,有钱人家的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满街香气四溢。凤箫:箫的美称。相传箫史和弄玉这对善于吹箫的夫妻曾经住在凤台。又说用竹管制作的排箫长短参差,形状很像凤凰翅膀,故之。玉壶、鱼龙:泛指不同形状的灯。《武林旧事·元夕》载:“(元夕之灯)福州所进,则纯如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彻心目。”隋朝薛道衡有诗道:“竞夕鱼负灯,彻夜龙衔烛。”在这里,灯火、人流、车马、箫乐构成元夕盛况。在词人笔下,这是南宋京都的假繁荣,是词人对统治者“直把杭州作汴州”尽情游乐的莫大讽刺。
词的上半阕极尽铺垫渲染,下半阕则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本意。娥儿、雪柳:当时元宵妇女的头饰。黄金缕:指灯下柳条。唐李商隐《谑柳》诗云:“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盈盈:脉脉含情的姿态。暗香:本指梅花,这里指美人香。这两句是说,观灯的女人们打扮得很漂亮,有说有笑地走了过去,留下一缕缕幽香。
下面词人笔锋陡然一转:“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百度即无数次,形容作者寻寻觅觅,寻他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精神之专注。专看这一句,似乎寻找的希望很渺茫,但作者用“蓦然”一转,顿时出现转机:“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阑珊指稀少冷落,这样就与前面“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热闹景象作了鲜明的对比。词人从前后迥然不同的对比中,充分地歌颂了“那人”不愿同流合污的人格。这种人格也正是词人不遂波逐流、不慕荣华富贵的生动写照。这里不仅寄托了词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生活的不满,也饱含着他怀念故都、报国无门、自甘寂寞的复杂感情。难怪梁启超称赞这首词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这首词收尾的名句,现在常常用来形容钻研学问和研究问题最后获释达到的某种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的境界。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好体验永远属于那些孜孜以求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