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水仙子


张鸣善

张鸣善,名择,号顽老子。元代散曲家。原籍平阳(今山西临汾),家在湖南,后寓居扬州。曾任淮东道宣慰司令史。作杂剧三种,均已亡佚。他身处元末丧乱之际,深感现实的动乱与污浊,多有刺时之作。所作散曲词藻丰赡,常以诙谐语讽人。

讥时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铺眉苫眼”,即挤眉弄眼,目空一切。这里指不学无术而又装腔作势的人。“早三公”,早就居三公之位了。“三公”,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这里是泛指高官。“裸袖揎拳”,指捋起袖子,挥动拳头,即蛮横无理之人。“享万钟”,享受最高的俸禄。古人以六斛(十斗为一斛)四斗为一钟。“胡言乱语”,胡说八道之人。“成时用”,成为时代有用的人。此曲开篇即罗列了三种人,即“铺眉苫眼”者,“裸袖揎拳”者、和“胡言乱语”者,他们竟然个个在社会上层畅行无阻。此曲在罗列了上述三种人后,紧接着来了一句意味深长的总结:“大纲来都是哄”。“大纲”,亦作“大刚”,元曲中均作总而言之讲。总而言之都是骗。此曲的下半段即是对这种现实作进一步的嘲讽。

“说英雄谁是英雄?”此句为反诘提问,以下三句均是答语。作者认为,在世风窳败的社会里,“五眼鸡”成了在岐山鸣叫的凤凰,两头蛇成隐居南阳的诸葛亮,三脚猫成了渭水垂钓的姜太公。“五(乌)眼鸡”,指好勇斗狠者。据《国语》载,周朝将兴时有凤鸣于岐山,故以“岐山鸣风”喻指贤才。“两头蛇”,指心肠毒辣者。“南阳卧龙”即诸葛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云:“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卧龙也。’”“三脚猫”,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者。明郎瑛《七类修稿》卷51云:“俗以事不尽善者,谓之三脚猫。”“渭水飞熊”,指姜太公。《史记·齐太公世家》曰:“西伯(周文王)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熊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曲中的“飞(非之谐音)熊”即《史记》所说的“非熊”,后世遂代指姜太公。鸡、蛇、猫与凤、龙、熊,似是而实非,以前者冒充后者,令人可笑而可悲。

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张鸣善是一位善于讽刺艺术的作家。在这支曲子中,他首先用“铺眉苫眼”、“裸袖揎拳”、“胡言乱语”将欺世盗名者加以丑化,然后用似凤非凤的“五眼鸡”,似龙非龙的“两头蛇”,似熊非熊的“三脚猫”对欺世盗名者加以变形,使读者对其欺世盗名的一面有更深的了解,这种揭露真可谓入骨三分!

此曲名为“讥时”,自然是讥讽张可久生活的元代社会,但是,由于历史本身的复杂,欺世盗名者又非元代社会所独有。冷静观察,独立思考,认清欺世盗名者的本来面目,即是此曲留给我们的有益启示。“说英雄谁是英雄”,真乃千古名言!这并非要否定天下所有的英雄,而是要认清欺世盗名的假英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