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明代散文家。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今属浙江)人。世称“正学先生”。方孝孺曾从宋濂学习,他的文章、学问为宋濂诸弟子之冠。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任汉中府教授,蜀献王聘他为世子师。惠帝时任翰林侍讲,颇受信任。惠帝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发动争夺皇位的战争。惠帝廷议讨伐,诏檄也都出于方孝孺之手。朱棣夺得皇位后要他投降并命他起草诏书,他却写了“燕贼篡位”四字,于是被杀。方孝孺主张为文要“神会于心”,反对摹拟剽窃,文章风格豪放雄健。
池鱼不知海,越鸟不知燕。
蚯蚓霸一穴,神龙行九天。
小大万相殊,岂惟物性然。
君子勿叹息,彼诚可哀怜。
此诗言大小相别之理。
诗的前四句一口气举了四种物体,即“池鱼”、“越鸟”、“蚯蚓”、“神龙”。此四物可划两类。池中之鱼,越地之鸟和蚯蚓,喻生活环境严重受局限之物,此为一类。古人崇尚龙,故以“神龙”称之。“九天”,是极高之天。“神龙”的生活环境显然较之上述之物要广阔得多,要大得多,此为另一类。“不知海”、“不知燕”与“霸一穴”则具体描述第一类三物的生存空间之狭小。这一层的四句是近乎客观的叙述。
后四句为全诗的第二层,谈观物之感。生活环境的大小之别相差的实在是太远了,这并不是外物所独备的,人何尝不是如此?故而诗篇有句云“小大万相殊,岂惟物性然。”末尾的“君子”所叹和“彼可哀怜”显然是指生活环境过于狭小的“池鱼”之流。
“池鱼”之“不知海”,“越鸟”之“不知燕”,“蚯蚓”于“一穴”之中尚要称霸,并非它们不愿知或不能知,实在是它们的生存空间局囿了它们。换言之,走出狭小的空间方能有广博的见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