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


吴嘉纪

吴嘉纪(1618~1684),清代诗人,字宾贤,号野人。泰州(今属江苏)人。少时多病勤学,习举子业,准备应试,适逢天下丧乱。明亡时二十七岁,绝意仕进,隐居泰州,自甘穷困,以教书和友人接济为生,不与达官贵人往还,只与汪楫、孙枝蔚等少数能诗善文的明遗民相善,生活清苦。晚年得周亮工、王士禛赏识推荐,诗名大振,不久下世。吴嘉纪是清初重要的遗民诗人之一,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江淮一带百姓的悲苦命运。他学贾岛、孟郊的苦吟,而不学他们的奇僻;得陶渊明、杜甫之意,而不抄袭他们的形迹。

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

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

不静月斜处,偏惊头白翁。

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

前四句紧扣题面写“落叶”。“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曾”,即竟。春风中绽出的新叶,历经春、夏、秋三季而枯黄凋落,作者着一“曾”字,写树叶从初生到凋零实在没有几天,这种感受显系惊叹光阴流转之快。转瞬之间,又到了秋末。“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状秋叶纷纷落地。“不静月斜处,偏惊头白翁。”月光之下,白头老翁睹落叶而惊心。落叶年年皆有,它预示着节序的迁移,时光的飞驰,而身届暮年的白发老人,由于其本身生命的行将终结,故而对节序、时光格外敏感,因此才会感到惊心。

诗尾“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二句最为奇警。落叶不必怨恨秋风摇落,如果有恨的话,则是春风不该将你吹开。依照常理,落叶之恨,自当冲着摇落它的秋风而来;但是,诗篇却透过秋风落叶看到了春风的多事。如果不是春风吹绿了大地,吹开了树叶,又哪里会有叶落之终呢?春风送暖,新叶出芽,这本是树叶的生命之始,可是诗人认为,生命的开始之中已包含着生命的结束。如果没有开始,也就不会有终结。有始必有终,这既是生命的规律,也是一切事物的规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