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夏
屈夏,字悔翁,山西蒲城(今属山西)人。
黄头郎君忽有钱,王侯公卿皆比肩。
尔钱来何路,乃敢凌豪贤。
古无不崩之铜山,日中有钱人所羡,
日夕饿死人谁怜?
据《史记·佞幸列传》载:邓通是汉文帝宠幸之人。因善濯船为黄头郎。汉文帝一次梦中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他上天。梦醒之后,他按梦中黄头郎的穿戴暗中访求,找到了邓通,邓通侍奉文帝十分勤谨,深得文帝欣赏。然而文帝身边的相面之人却相邓通“当贫饿死”。于是,汉文帝把蜀地严道铜山赐给邓通,并允许他自铸钱。因之,邓通钱遍及天下。文帝得了毒疮(即“痈”),邓通常为文帝吸疮脓,而此事连太子都难以做到;因此,太子恼恨邓通。及文帝崩,景帝立,汉景帝没收了邓通的全部家产。最后,邓通寄死人家。本诗所咏,即为此事。
“黄头郎君忽有钱,王侯公卿皆比肩。”这里的“黄头郎君”即“黄头郎”,也即邓通。“忽有钱”,谓其骤得文帝赏赐之铜山。“皆比肩”,谓邓通财大气粗,与“王侯公卿”平起平坐。“比肩”,并肩。
“尔钱来何路,乃敢凌豪贤。”此为痛斥邓通之钱来得卑鄙,乃舐痔吸痈之类所得。
“古无不崩之铜山,日中有钱人所羡,日夕饿死人谁怜。”此三句为全诗警语。
这首古诗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第一,在现代社会里,钱是富有、地位乃至权力的象征;即使是在封建社会里,钱也是社会地位。社会财富与权力的象征。“黄头郎君”有了钱,也可与“王侯公卿”相“比肩”。第二,财富并不会永远只属于一姓一家,“古无不崩之铜山”,假如家有铜产,户可铸钱,也不可能永久保留这一切,“日中有钱”,也许会“日夕饿死”。钱并不可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