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咏(节选)


伐致呵利

伐致呵利,印度古代诗人。生平难以确定。说他是放弃王位的出家人,但其诗是反宗教的。说他是文法家,其诗不少又有文法错误。但以他的名字流传的《三百咏》,却是千百年来在印度广为传诵的最佳散文短诗集。诗集包括3个“百咏”:即《世首百咏》、《艳情百咏》和《离欲百咏》。据权威校勘者判定,约有200余首为原作,余为伪作。可能出自多人之手,但反映的都是古代印度穷苦婆罗门文人的思想感情,运用的也都是早期古典格律诗的手法。语言朴素自然,言简而妙趣横生,不少含有哲理意义。

4   能识者满怀妒意,

   有权者骄气凌人,

   其他人不能赏识,

   好诗句老死内心。

82  女郎的调笑本是天性,

   却闪耀在愚人的心间;

   正如莲花颜色出自然,

   偏有蠢笨的蜜蜂飞来盘旋。

91  没有甘露和毒药,

   如若不算女姣娥;

   爱恋时她是甘露枝,

   离弃时她是毒藤萝。

177  我们以树皮衣满足,你却以财富,

   满足是一样,突出处是并不突出;

   只有欲望无穷者才算是穷苦,

   内心满足的人中,谁穷,谁富?

200  人寿不过百年,夜已占去一半,

   另一半中的一半属于儿时和老境,

   余人有疾病离别愁苦,在侍候人中度一生,

   这水波一般短促的生命哪有欢情?

《三百咏》又称《三百妙语集》,是四行格律诗,实际近于格言诗。题材甚为广泛,不少也是描写自然景色、女性、爱情的,但重不在情而在意,都是人生经验之总结,并多为愤愤不平之词。第4首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失意心态的表述。诗的首句就点明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有识而不被用,自然感到不平而妒恨世道之不公,对“有权者骄气凌人”更是痛恨。而一般平庸之辈自不值得“赏识”,只好让“好诗句老死内心”。满腹牢骚,却是人世真情的写照。82首讲的是爱自然美与邪欲的区别,女性美是自然的,人们追求女性美也是正常的,但在“愚人的心间”引起的却是邪欲,正如莲花与蜜蜂的关系一样,莲花无意,蜜蜂有心。这里涉及到诗人对“艳情”和“离欲”的观念问题,诗人在《三百咏》中多次表明,“艳情”乃自然现象,但它要与“正道”相联。“艳情”如与正道相背,则需“离欲”,否则就失之为邪恶。诗人提倡正当的爱情反对不正当的淫乱,也是针对现实中的邪恶而发的。第91首是诗人直言不讳反对女性水性杨花和爱之不洁的诗。他毫不客气的把女性不纯洁的爱比做甘露和毒药,爱你时甜言蜜语,如甘露润心田。不爱你时又似毒藤缠身,置人于死地。世上纯真的女性纯真的爱的确不少,但狠毒的淫妇也是客观存在,诗人所言,不可不信!荡妇不可不防!第177首哲理味更浓。讲的是知足者常乐。知足有多重含义。从消极方面看,知足是不求进取的表现,不足为训。从积极方面看,它遏制欲望无限制的膨涨,不失为人生之正途。从第三句诗看,诗取的是积极方面的意义。第200首是穷苦人对一生辛劳没有欢乐的哀叹,意不在人生几何,何不及时行乐,而在人生短暂已是苦,而在“侍候人中度一生”就更苦了,是为穷苦人民鸣不平的。总之,《三百咏》站在穷苦人民立场,抨击社会之不公,人心之丑恶,有其积极意义。语言朴素,言简而意深,所以它是印度历来学习梵语的范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