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


【原诗】: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原诗作者】:朱淑贞

【原诗今译】:

摇曳的竹影儿罩着幽静的窗户,

对对鸟儿在夕阳中不停地啁啾。

海棠谢了残妆柳絮儿不再飘飞,

困人的初夏,开始拉长了白昼。

【鉴赏提示】:

这是一首描述深闺闲处、清寂无聊情绪的抒情诗。

诗的前三句在渲染环境的清寂、烦人和落寞,为最后一句抒发其无聊情绪作铺垫。

“竹摇清影罩幽窗”:这一句首先点明了即景咏诗的地点——闺房。“窗”既代指闺房,也是诗人赖以观景而抒情的出发处。我们不难想见诗人呆在闺房,自窗而外观的情状,幽窗上又罩着摇动着的竹子的清影,这就使得深闺产生了一种十分幽寂的气氛。这样写,造成了一个静而又清、清静得甚至于孤寂的境界,使人一下入定,然后随着诗人自窗而出的视线及由之而生的思绪领略闺房周围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思。

第二句“两两时禽噪夕阳”是诗人所见所闻窗外远处和上方的景象,有喧噪的时禽(候鸟类)和夕阳。时禽鸣叫,一般多引发人的新奇感觉,可是诗人却说它们的鸣叫是“噪”,表明了诗人烦乱的心情。环境本来就太显孤寂了,不能给人带来安慰的时禽的鸣叫,只能使这孤寂的环境更显孤寂,自然更烦它,自然是噪声了。夕阳二字,点明了诗人即景作诗的时间是黄昏。

“谢却海棠飞尽絮”,这是诗人观看远处和上方的景物后,视线下移之后所见到的景象。海棠花落,排絮飞尽,这种景象使她心情难免随之落寞,于是把这种落寞心情寓在了所描写的事物中。这种残败的景象同时也点明时令已是春末夏初。

诗的最后一句是对以上三句所渲染的清寂、烦人和落寞的环境气氛的总结。虽然字面上是在讲述人对时令变化的感觉,但主要则在抒发慵懒无聊的情绪,使全诗成为一个贯穿、严密的整体,诗意因而明朗化。

写法上本诗有一个隐而不现的特点,诗人写景,是以“窗”为观景的出发处,无论是竹影、时禽、夕阳、海棠、飞絮,还是“噪”声等。即景如此,可谓独特。其次,就是将捕捉到的景物与心境联系起来,融在一起,用富于情感色彩的词语来表现,如幽窗的幽、噪夕阳的噪、困人、日初长等。这体现了这位女性诗人特有的观察、描述的细腻、准确、传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