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袁拾遗不遇


【原诗】: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原诗作者】:孟浩然

【原诗今译】:

我到洛阳去访问才子袁拾遗,

谁料他竟作了岭南的流放人。

莫要说那儿的梅花开得早啊,

哪能比得上洛阳的簇花绣锦。

【鉴赏提示】:

这是一首友情诗,写作者访友未遇的怅惘幽怨之情。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是说作者自己去洛阳拜访老朋友袁拾遗,不料他已被远贬流放到了岭南。访人未遇,本来就有几分遗憾,现在又得知友人获罪遭贬,心情就更加难受了。才子,有才华的人,这里指袁拾遗。这句表面上似乎是直述其事,但也隐含着一个故实。西汉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贾谊,即是洛阳人,他青年时期就以才气不凡而崭露头角,十八岁时以能诵述《诗》《书》和撰写文章扬名于郡中,被称为“洛阳才子”,后因遭谗受陷而被贬。所以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贾生》一诗中曾感叹道,“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孟浩然这里正是将友人袁拾遗比作洛阳才子贾谊,叹惜其怀才不遇,竟至流放受贬。

“闻说”两句是将袁拾遗被流放的岭南与中原洛阳物候的不同作对比,谓岭南虽然梅花开得早,但毕竟是穷僻荒凉的瘴疠之地,哪能比得上洛阳的花团锦绣。洛阳在唐代属东都,其建制格局、百官设置皆仿长安,亦是最繁盛的大都会之一。唐人官员任职一般都重京官,轻外任,洛阳虽比不上在长安任职那样威风气派,易于升迁,但比外放要高得多了。袁拾遗此次还不是一般的外任,而是被流放到岭南瘴疠之地,所以其前途和命运如何也就大略可知了。这一切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和同情,但这种心情又没有正面抒写,而是通过两地不同物候的对比表达出来,使人觉得隽永深刻,兴味无穷。

全篇不着一愁苦字,但愁意自际天而来;不写友情深,而作者对友人被流放的惋惜愤懑之情尽在不言之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