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1744
字仲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益都(今属山东)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授编修。出典山西乡试,迁古赞善。二十八年(1689)因于皇后丧期与洪昇等宴饮观《长生殿》而被劾,削籍归。从此抑郁不得志。赵执信乃康熙年间著名诗人,所著《饴山诗集》收诗千余首。《清史稿》卷四八四有传。其论诗主张主要体现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所著诗话《谈龙录》※。赵执信最服膺吴乔※《围炉诗话》※。欣赏吴乔“诗之中须有人在”※的观点。其论诗即以此为主旨,并借以批评王士禛※“诗中无人”。赵执信又对“诗言志”※的古训作了独到的阐述,以进一步为“诗之中须有人在”说提供理论依据。赵执信又十分强调诗“以意为主”,但又不以意为唯一,对诗意表现的艺术规律亦深得真谛,提出“诗如神龙”※说,要求诗意的表现应该虚实相生,点面结合,形神兼具,这样诗意才更富于启示性与丰富性。而这与王士禛的“神韵说”※是“无甚抵牾”(袁枚※《随园诗话》※)的。赵执信还著有《声调谱》※,分前谱、后谱、续谱,故亦称《声调三谱》。赵执信于唐人诗集中反复推究。始知古调、律调之分,因著此书,筚路蓝缕,有其草创之功。其后又有翟撰《声调谱拾遗》对《声调谱》作了补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