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僧文莹※撰。一卷,三十五条。系就其所作《玉壶清话》论诗之语辑集而成,辑者佚名。《玉壶清话》,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于子部小说类,《宋史·艺文志》著录于子类小说家类,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于小说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子部小说家类,《四库全书》亦收于子部小说家类,作《玉壶野史》。
《玉壶清话》成书于元丰元年(1078),系文莹晚年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收国初至熙宁间文集数千卷,其间神道、墓志、行状、实录、奏议之类,辑其事成一家,盖与《野录》相辅而行,“玉壶”者,其隐居之地也”。《玉壶诗话》辑成年代不详。《玉壶清话》张宗泰跋称“文莹长于诗歌,故书中多谈诗之语。”书中述文人赋诗交往、君臣论诗事甚多,而以太宗,真宗时为主。论诗中,多有足观者。如称赞杜甫诗为“一时之史”;推祟“清淡”诗风;谓真宗不选“竞务西昆体磔剺雕篆”之诗,选其“平淡”者;太宗称王禹偁”文章在有唐,不下韩柳之列,但刚不容物,人多沮卿”;称道魏野诗“固无飘逸俊迈之气,但平朴而常,不事虚语”;肯定郑毅夫晚年诗笔“飘洒清放”;唐彦猷“文章气格高简不屈,疏秀比六朝人物”;反对诗歌内容空泛,仅吟咏风月,批评徐东野诗“浮脆轻艳,皆铅华妩媚,侑一时樽俎耳。其句不过牡丹宿醉,兰蕙春悲,霞宫日城,剪红铺翠而已”;又谓李宏皋文“皆胼枝章句,龌龊者亦能道”。其中流露之文学倾向,大致值得肯定。而其述友人杨经臣言,肯定诗歌应“知其然而为”,贬抑“神驱于气使之为”,似有以理为诗之倾向。至书中记祥符中契丹使至宋,言本国喜诵魏野诗,但得上帙,愿求全部,真宗始知魏野名,将召之,死已数年,既可见当时下层文人埋没无闻之不幸遭遇,也足见中土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反映了北宋时各族间文化交流,足资后代治文化与文学者参考。从总体看,本书体现了北宋前期释氏文人的文学观,既有进步一面,又夹杂一些落后糟粕,对以后释氏、理学家论诗之作有一定影响。是书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