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三


《致萧三·一九三九年六月十七日》、《致萧三·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九日》。萧三(1896—1983),原名萧子暲,湖南湘乡人。当代诗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3年到苏联,次年回国又再到苏联。1939年回国工作,曾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编译部主任。建国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等职。五四时期开始在《湘江评论》发表诗歌,翻译《国际歌》歌词。著有诗集《和平之路》、《友谊之歌》、《萧三诗选》、《伏枥集》等。诗风热情奔放,简洁明快。主编《革命烈士诗抄》及《革命烈士诗抄续编》。

毛泽东与萧三是挚友。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向美国记者斯诺回忆少年时代在东山高等小学堂的生活时说:“很多富家的同学看不起我,因为我平常总穿着破旧衣服。不过,在他们中我也有朋友,有两个和我特别情投意合。其中一个现已成为作家,住在苏联。”“作家”者,即是萧三。萧三于1939年5月到延安后,5月5日毛泽东亲自去萧三住所。萧三说:“我在国外写过几首诗,人们称之为‘诗人’。其实很惭愧。”毛泽东答道:“是诗人。”以后,毛泽东一直关注萧三的创作,给予鼓励。毛泽东与萧三的诗学主张是一致的,主张向民歌学习,向古典诗歌学习,在这基础上发展具有民族形式的新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