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明胡震亨(1569-1645)著。胡氏辑录唐代诗作,以十干为次,曰《唐音统签》,前九签专辑作品,《癸签》则专辑与唐诗有关之诗话,共分33卷。卷一为体凡,言诗之体裁变迁及声病等。卷二至四为法微,言诗之作法,内卷二为各体通用之原则,卷三分论各体,卷四专论字句、偶对、用事等利弊。卷五至一一为评汇,按时代、体裁、题材等方面评论著名诗人与诗作。卷一二至一五为乐通,专言诗与乐曲、舞曲之关系。卷一六至二四为诂笺,专释词语典故等疑难。卷二五至二九为谈丛,专谈诗人之遗闻轶事(《学海类编》收有单刻本)。卷三〇至三三为集录,卷三〇别集、卷三一选集,卷三二诗话,卷三三为墨迹与金石。全书结构井然,体大思精,且所录明人诗话,多有今日不易见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评云:“虽多录明人议论,未可拟为定评,然缕析条分,元元本本,唐三百年诗派之源流,已约略备具矣”。胡氏论唐诗,认为诗歌与社会政治、习俗、土风有密切关系、重视诗人品格,虽佩服王世贞、胡应麟之诗歌主张,但能自出手眼,认为“凡诗,一人有一人本色”。选诗亦应注意不同时期之特点,反对用盛唐格调抹煞中晚唐人本色。对今日研究唐诗者,仍有启发。此书缺点在引用他书漫无体例,又多随意颠倒割裂,甚至误书人名,又因刻于身后未及细检,致有前后矛盾之处。此皆白璧微瑕。此书仅有清顺治十五年(1658)刻本,著录者往往误为明刻(卷七卷八末有“戊戌秋刻”而书中不避玄烨讳,知必为顺治),邵懿辰称康熙时江阴书肆有刻本,恐不确。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本淳校点本(1985年第二次印刷)较便参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