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秋灯夜话图


高翔

疏雨明灯夜话长,诗中有画笔生香。

篇章此日留新韵,云水前身属老狂(1)。

窗迥静分光焰焰(2),榻连空拟听浪浪(3)。

图成我亦增幽绪,竹叶离披拂短墙(4)。

本诗选自上海博物馆藏高翔《秋灯夜话图》手卷题诗。

高翔(1688—1753),清代画家,字凤岗,号西唐,别作“樨堂”、“西堂”,又号山林外臣,江苏扬州府甘泉县(今扬州)人。擅长山水,师法弘仁、石涛。尤工画梅,风格疏秀,笔法苍润。兼能画像。书工八分,亦工篆刻,师法程邃。为“扬州八怪”之一,终生不仕。亦善诗,有《西唐诗钞》。传世画作有《弹指阁图》、《春山云起图》、《溪山游艇图》等。

题画诗的首联直接点题,写出这幅人物画的主要内容。在秋风疏雨之夜,万径云俱黑,远处一间茅舍中闪烁着点点灯光,一群骚人墨客在秉烛夜谈,好不热烈。画家撷取这一生活场景入画,更提笔题诗,顿使尺幅生香,用作画的手法与技巧写诗,也就是高翔在题其《溪山游艇图》中所谓“以无声之诗(按:指画),作有声之画(按:指题画诗)也”。这一思想则又是诗画艺术相通相融的明证之一,在后几联中,诗中无不体现出画家所独具的笔法和语言。画上聚集的一批狂老之徒,谓其“狂”,其实只是世俗的偏见,这诚如“扬州八怪”之由来。面对眼前的白云流水,此唱彼和,留下新韵佳篇。此间刻烛争先的场面,画家选取两个物象,描绘一点而见全景,茅舍渺遥,只见窗际的灯光在忽上忽下的跳动,窗外的大雨浪浪,画中之人却全然不顾。

作完此画,画家的内心产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平添了一丝幽绪。诗的尾联就由此生发,借以抒怀言志。此情何来?只因画中志同道合者互相切磋,而现实中的自我却是孤影自怜,形影相吊。如同墙边的翠竹,无人为伴,枝叶纷披,只能无聊地拂扫着短墙,但绝不肯媚俗变节,这就是题画诗告诉读者的,在画面中又寻绎不出的深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