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诗狂欲发时,鄱阳湖里月明知。
无人为觅桓伊笛,自卷秋芦片叶吹。
崔鶠
崔鶠,字德符,是北宋末期的诗人。诗风清峭雄深,有《婆娑集》。他的这首七绝,写月夜泛舟湖中一时诗兴勃发的狂态,颇为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灵感来时不设法表现便不能安宁的心情。
诗以“记得”起笔,表明是事后捉笔而写,不写则稍纵即逝之意。“诗狂”,作诗的狂态;“欲发时”,灵感袭来即将勃发之时。为什么会“诗狂欲发”呢?“鄱阳湖里月明知。”原来是他月夜泛舟鄱阳湖(在今江西省境内)触景生情所致。“月明知”,写得含蓄多趣。明明是自己为湖中月色激发诗兴,而偏要说“月明知”,既写出自己诗兴大发为月深知的狂态,又写出月与自己心心相印的意蕴,用语清峭拗折,令人玩味。
三、四两句,承上而来,写卷芦叶代竹笛以发泄诗情的情景。“桓伊”,东晋名人,擅长吹笛,曾为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笛三调,吹毕而去,主客不交一语,历来传为佳话。诗写“无人”,“自卷”,极写非音乐不能表诗情的逸趣。既然无人为自己寻觅像桓伊那样高洁优美之笛声,来传达自己为湖光月色激起的诗情,自己只好顺手取过芦叶卷成芦笛吹奏,以抒勃发的诗情了。诗人触景生情不得不发的狂态,自得其乐沉醉野趣的心境,被写得颇为传神,情味悠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