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华山


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丹霞翠壁高欢宫,

银河下濯青芙蓉。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水赤立无春容。湍声汹汹转绝壑,

雪气凛凛随阴风。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击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骊珠百斛供一泻,

海藏翻倒愁龙公。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手中仙人九节杖,

每恨胜景不得穷。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

元好问

1235年,元好问从被羁管的聊城移居山东冠氏,后又回忻州,经常往来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这是他途经河南林县西北的黄华山时所作。

黄华山又名林虑山,被誉为“太行之秀”,以流泉飞瀑著称。金刘祁《游林虑西山记》曾对此作了充分的描述。元好问这首诗可与刘祁的文互相映衬,是一篇层次井然的记游诗作。

开头四句从“初闻”写起,突出黄华水帘为“天下之绝”,在丹霞翠壁和北齐神武帝所建的高欢宫的映衬之下,如银河下濯,使如削的莲峰青翠欲滴。

“昨朝”以下14句,由雪溪翁(王庭筠,元好问的朋友,曾在黄华山寺读书)的介绍转入亲见。先点出偶尔来游,方知天工造物,画笔难摹。又交待时节是三月,因流瀑寒气凛凛,尚无春容。湍流从绝壑中转出,轰雷喷雪,忽然跌落千丈。面对如此壮观的浩浩悬流,胸中积郁似已被荡涤殆尽。那千丈悬泉飞雹怒击,长虹日耀。如龙宫所藏的骊珠倾泻,轻明圆转,变幻成雄奇瑰丽之景。

下四句写归来尚心魄动荡,以至于魂萦梦境,诗人的笔触由阳刚转为阴柔:月落春山迷离惝怳。

末二句由梦境而转述要一穷胜境提壶重来岩下宿的现实,再作山樱红时重来的预约。

这首诗从初闻——一游——当眼——归来——再游——预约,线索分明。

这首诗多三平、三仄尾,三平如“高欢宫、青芙蓉、难为功、无春容、随阴风、平生胸、垂长虹、愁龙公、谁为雄”等等,造成一种洪亮、酣畅的气势;其中杂以三仄如“亦偶尔、转绝壑、九节杖”等,使音情顿挫有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