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放活,便饶不尽之致。(邵渊耀《环林评山中白云词》卷四)
【词例】:
壶中天
赋秀野园清晖堂
张炎
穿幽透密,傍园林宴乐,清时钟鼓。帘隔波纹分昼影,融得一壶春聚。篆径通花,花多迷径,难省来时路。缓寻深静,野云松下无数。 空翠暗湿荷衣,夷犹舒啸,日涉成佳趣。香雪因风晴更落,知是山中何树。响石横琴,悬崖拥槛,待月慵归去。忽来诗思,水田飞下白鹭。
【解析】:
“放活”是词家创作过程中的一条美学原则。它的涵义是指在写景、状物之中不执着于景、物本身,而是以灵动飞扬的笔墨将主体与客体相互融合,从而创造出深邃幽微的意境,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亦即要遵循刘熙载所言“词要放得开,最忌步步相连;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远。必如天上人间,去来无迹,斯为入妙”(《艺概·词曲概》)的艺术法则。张炎此首《壶中天》即其词例。
此词“赋秀野园清晖堂”或题“为陆义斋赋清晖山堂”,由此可知,这是酬赠之作。陆义斋即陆垕,江阴(今江苏江阴)人,丰姿绝伦,富贵不矜,与张炎相交颇厚,互有唱酬之作。陆义斋别业名秀野园,周端平《诗隽》赞其:“小作幽闲傍宅开,只须数亩占楼台。石移林屋秋云至,水带松江暮雨来。径草散香迎过屐,砌花分影荫流杯。人家园圃应无数,不似君能日几回。”张炎此词题咏秀野园清晖堂,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上片写景亦兼叙事,可分两层。第一层五句,记清晖堂宾客钟鼓宴饮之乐。“穿幽透密”四字写出园林深幽静谧之境,而清晖堂就掩映在密密的绿树丛中。“帘隔波纹分昼影,融得一壶春聚”,始点明时当春日,聚朋欢饮,共赏春色。既写出春意之深,又写出主人情意之厚。第二层则写清晖堂外的秀野园,描写时一步一态,一态一新,曲折层深,深得曲径通幽之妙。先写花径,“篆径通花,花多迷径,难省来时路”,化用“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境。一个“篆”字写路的曲折幽深,一个“迷”字写花的繁华茂盛。沿着花径缓缓地向前,寻找深幽静谧之境,展现在眼前的又是一番景象,广阔的天空,白云缭绕;高大的青松,苍翠欲滴,使人深味园名“秀野”之妙。
下片则不再拘泥于对秀野园清晖堂的具体描写,而是宕开一笔,就幽静之景抒写隐逸之情,情景交融,契合无迹。“空翠暗湿荷衣”,以“空翠暗湿”写园中空气湿润清新,写出词人怡情山水的喜悦之情。“夷犹舒啸,日涉成佳趣”化用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诗意。陈兰甫云:“无限沧桑身世感,新词多半说渊明”,这是张炎词的一个重要特点。而“香雪因风晴更落,知是山中何树。”词情凄苦,隐喻自己的身世如花一样飘散零落。此和《探春慢·雪霁》中所写的“才放了些晴意,便瘦损一半。也知不做花看,东风何事吹散?”的意象颇为类似。“响石横琴,悬崖拥槛,待月慵归去,”词情又是一转,写响石弹琴之趣,临崖历险之情,以至留连忘返。“待月慵归”写出时间的推移,与上片“帘隔波纹分昼影”首尾相应,在结构上使全词浑然一体。结句“忽来诗思,水田飞下白鹭”,以景结情,把读者带进一个夜色朦胧的世界,空旷迷茫,引发出无穷的遐想,深得“放活”之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