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每至一寺群僧出迎必撞钟请余礼佛,余口号二十字书扇晓之

每至一寺群僧出迎必撞钟请余礼佛,余口号二十字书扇晓之


清·袁枚

逢僧我必揖,见佛我不拜。

拜佛佛无知,揖僧僧现在。

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其《随园诗话》云:“余游天台诸寺,僧多撞钟鼓,请余礼佛。余不耐烦,书扇示之云云。王梦楼见之,笑曰:君不好佛,而所言往往有佛意。”依笔者观之,王梦楼所言这首诗具有“佛”意,就是充满机锋的禅家话头。袁枚诗中的礼“僧”不礼“佛”,充满了禅家呵佛骂祖的意味,与唐代丹霞天然禅师的烧木佛颇有相似之处。

据《五灯会元》卷五记载,天然禅师乃马祖弟子,唐宪宗元和年间,天然“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诃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丹霞天然禅师因木佛无佛性而烧之,袁枚因佛象为泥胎而拒绝拜之,均是了悟“慈悲喜舍,不从外得,不著方寸”,特别是“岂有佛可成佛之一字,水不喜闻”(《五灯会元》卷五《丹霞天然禅师》),明确地表达了禅者对礼佛诵经的厌恶。

“拜佛佛无知,揖僧僧现在”,依照禅宗的说法,世人皆有佛法,“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坛经》三五)佛门将佛、法、僧称做三宝,倍加敬重,禅者为什么“揖僧”“不礼佛”呢?禅者既知自己一旦顿悟,见性即为菩提,自然不会去敬重草木泥胎做成的偶象,特别是禅者清醒地知道,佛是过去的僧,僧是将来的佛,“一念修行,法身等佛”(《坛经》二六)。诗人敬重僧人,实是点化愚僧觉悟,莫再堕入野狐禅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