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公元793年与柳宗元一同中进士,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与柳宗元一道参加了王叔文政治集团。在当政的几个月内实现了一些政治改革,王叔文被贬,刘禹锡也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迁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今河南洛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世称“刘白”。年71卒。有《刘宾客集》40卷。刘禹锡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三篇《天论》阐发了无神论思想。他有一些讽刺时政的寓言诗,还有许多著名的怀古诗,如著名的《金陵五题》。白居易读了他的《金陵五题》还“掉头苦吟,叹赏良久。”刘禹锡的诗歌有一种豪爽、乐观、向上的风格,白居易因此称他为“诗豪”。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此中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人心莫测”,“人心隔肚皮”,自古以来,这类古训早已让我们对人与人的这种关系既心存警惕又深恶痛绝。从本质上来说,这一现象是人类生存斗争的一种非正常表现。特别是在一个商品意识淡薄,缺乏正常的竞争机制,而又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狭小的生活空间的人群中,这类现象将很难遏制。中国许多古典诗歌都从不同角度接触到这一问题,只是表现方法有所不同罢了。刘禹锡的这首诗也对此发出了无可奈何的喟叹。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自古以水湍、江狭、暗礁令江行者闻而生畏,见而变色。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更是如此。诗中以“嘈嘈”形容江水的咆哮之声,以“十二滩”写瞿塘峡险滩迭起,江行困难重重。再以“人言”二字点明自古以来瞿塘峡便以难行著名于世。既然如此,那么瞿塘峡水的汹涌澎湃,波涛起伏自然无须明言了。应当说这二句是以自然界作比,意在以如此险恶的瞿塘峡水竟然不如人心更险恶作映衬,说明人心之险远胜于江水之险。三、四两句点明主旨,人心的险恶不仅在于人心不平,尤其在于人心恰恰在不应该“起波澜”的“等闲平地”来个波澜迭起。平空捏造,无中生有,信口雌黄,栽赃陷害,总而言之,是无奇不有。联系作者的身世,这种喟叹当不难理解。刘禹锡的《竹枝词》是他远谪南方,学习巴楚民歌的产物。触景伤情,联类而及,自然会写下这样的诗篇来。特别是一些人生旅途上遭逢过挫折的敏感的诗人,他们对此往往会有更深的体会。同样遭遇过挫折的孟郊,也发出过类似的感喟:“虽笑未必笑,虽哭未必哭。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择友》)可见,人心之叵测。我们提倡人与人坦诚相待,但也提醒人们要警觉,切莫受恶人之骗。这或许对我们不无益处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