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雅致。名字的雅致,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注重字义;其二,注重寓义。
由于中国文学的特点,中国人起名字的时候历来重视字义。在习俗上,群众就是根据字义来取名的,即根据父母或长辈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及不同的愿望、追求、爱好、性格,起一个意义较好的名字。
例如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影响很深,要人们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历史上很多人物的名字都是这种理想的反映:
绍祖、继祖、敬先、承先、孝先等是承先期望的反映;
广嗣、延嗣、裕孙、荫孙、蕃孙等是启后期望的反映;
光宗、耀祖、显祖、显宗、A族等是兴宗期望的反映;
怀祖、念祖、悦祖、悦孙、怡祖等是亲爱期望的反映;
绍箕、绍裘、绳武、克武、兴宗等是继业期望的反映。
人们一旦读到这些名字,对名字中的期望便立刻心领神会。我记得读初中时,同班一个学生叫黄耀祖。学习不努力,成绩居下游,有一次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黄耀祖啊,黄耀祖!你的成绩这么差,怎么样去耀祖?可怜你父母的一片苦心了。”
上述的例子虽然有明确的意义,但还不能算雅致,因为名字叫得太白了,象钱荣、钱华、钱富、钱贵这样的名字,发财之心,跃然于字里行间。虽然不无意义,但却俗气太重,不够典雅。一个好的名字应该是典雅的。所谓典雅,即是名字中有寓意,即借其他事物来寄托本意。
例如,我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姓丁名雪松,这个名字就典雅,用雪松来寄托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意志,如果叫志坚,就远不如雪松典雅了。
为使名字典雅,首要的要避免取俗气的名,象仙姑、菜花、富贵、狗蛋等;另外,取名时要注意姓及名连读时会不会是一个不雅的名词的谐音,例如,有一个女工,名叫徐富娣,这个名用广州话一读,便是“脱裤子看”,十分不雅。还有人叫伍世苟的,一连读便有 “我是狗”的意思,也是十分不雅。这些是首先要避免的。
其次,我们发现现在有人起带洋味的名字,什么玛莉、约翰、珍妮、汤姆、朱莉等,这是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文化传统要求名字一定要有某种意义,而这些中国字写成的洋名却是没有意义的。虽然起名的人可能认为这样做很时髦,但却是不符合中国人取名的雅致原则的。
②简单。这里讲的简单,并非指起单名,而是指:一是名字的笔画要少;二是名字中不要用生僻的少用字。
名字的笔画要少,目的是便于孩子及别人书写。所以,取名的时候尽量避免笔画多的字。比如薄聚墨这个名字,姓16画,名字分别为13画及14画。这个名字不太好,因为第一,笔画较多,写起来不方便。一个孩子被取了这个名字,不知要等多久才能学会写自己的名字,甚至会因为太难写而丧失对写字的兴趣及信心;第二,这个名字共计43画,不论是写出来还是印出来,如果字体小一点的话,简直就会变成三个黑团团,真的会给人一种墨的感觉。
名字不但笔画要少,而且如不是什么特别的需要,不要用太生僻的字。中国汉字浩如烟海,《康熙字典》中收了42 114个字,但其中有3万余是不常用的。平时人们读书看报,常用的约有3 000个。有人在给孩子起名的时候,可能为了新奇和不与别人重复,经常翻字典,专找一些连自己都不熟悉的字来作名字,以为这样,便显示自己有文化、有教养、有水平,其实大谬不然。
因为名字是人与人交往的符号,一个好的名字应该使别人一看就明,一看就叫得出,一看就记得住。如果一个人的名字别人都不认得,别人就会由对怪名不感兴趣而转向对有怪名的人不感兴趣。心理学的调查表明,80%有怪名字的人性格都较孤僻,不喜交往。这是由于别人不愿意和他交往的结果。
另外,生僻的用字,往往使他人读错。如果一个人的名字总是给他人叫错,还有什么意思。别人一叫错,当事人又得出面纠正,弄得叫的人也不好意思,因为叫错人名在社交场合中是一件很失礼的举止。
有一个人的姓名叫王撷项,9项是我国上古的一位帝王的名字。这个名字是有意义的,但名字太生僻,其正确的读音是“专虚”,但有多少人能在不查字典的情况下马上读得出来的呢!有一次王先生去看病,护士叫到他的时候,因不认识后面两个字,便只好叫“王··…,’王什么来的?来了没有?”闹了一个大笑话。
③和谐。这里指的和谐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第一,姓与名要力求做到和谐。所谓和谐,指的姓与名连起来构成一个新意。例如:马识途、白如冰、周而复、蓝天云等,使人们马上联想起老马识途、洁白如冰、周而复始、蓝天白云,又通俗,又雅致,非常和谐。
第二,姓名中的笔画组合要和谐。最好姓名中的几个字笔画相差不太多。但有的时候因为姓的笔画较多,那么有两点要注意,其一,不可两头重中间轻,比如:I一麟这个名字虽然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犯了两头重中间轻的毛病,前后两个字分别为15画及23画,而中间的仅一画。这种不和谐体现在书写的字形上,特别如使用毛笔书写,很难使三个字保持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姓的笔画多,允许名字的笔画少,即允许头重脚轻,但不要头轻脚重。象前面举的“王撷顶”的例子,不仅名的读音生僻,而且还有头轻脚重的毛病,使人看了不舒服;相反,+-1守一”这个名字就不会使人感到不平衡,因为它是头重脚轻的。
第三,姓和名的部首、偏旁要和谐,和谐不是简单的一致,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即,尽量避免姓与名字的偏旁部首雷同,如:王瑞环、何信仁、江浪涛,这些名字的字意、字音都不错,但给人一种单调划一、刻板的感觉。
第四,声音的和谐。名字是要给人家叫的,因此,不但要易识别,还要易上口,即别人读起来顺畅,不拗口。这就要讲究字音。汉字的音韵是很有讲究的,人们都爱读唐诗、宋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除了其他的文学色彩外,还具有中国文字所特有的声韵和节律,使人朗朗上口。
在人们喜欢的相声节目中,有一种是“绕口令”,所谓“绕口令”,即是要求演员迅速而准确地说出一段读起来很别扭的话。例如有一段绕口令是这样说的:“扁担长,板凳宽,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读起来十分别扭、拗口。为什么呢?仔细一分析,原来是“扁”、“板”、“绑”几个字的声母相同,声母相同的几个字连在一起读就拗口。同样的,韵母相同的几个字一起读,也十分拗口,有一则绕口令是这样的:“从南面来了一个喇嘛,手里提了五斤鳍妈,从北面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这个绕口令的关键在于:喇嘛、鳍妈、哑巴、喇叭这几个词的韵母都相同。
因此,为使名字响亮而不拗口,名字的几个字的声母最好不同,韵母也最好不同。例如,“刘鲁陆”这个名字中的三个声母都相同,不好读;而“王尚常”这三个字的韵母一样,也不好,这都是应该避免的。
在汉语中还有一种拗口的情况。我们知道,在声母中有三个卷舌音“zh, ch, sh"和相应的不卷舌音“:,。,s"。如果几个连在一起的字是由某个卷舌音与其相对应的不卷舌的音组成的声母,读起来也会特别别扭,例如:“四十四只石狮子”,就不容易咬得准。假如名叫:石诗仕、邪直志,别人叫起来,也跟绕口令差不多了。
我们知道,汉字声调主要有四种,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如果名字中三个字都同声,如“张高山”,同是阴平组合,读起来就没有声调上的抑扬钝挫,名字就不响亮,如改成“张庆山”,就好听得多了。
当然姓名的音韵组合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并无教条可言。总的原则是响亮、不拗口,使名字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弓达到声音的和谐。
④新奇。我们说过,名字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人们彼此相互区别的一种符号,我们都希望别人能很容易记住我们的名字及叫出我们的名字,这就要求我们的名字要与众不同,要新奇。
当然,新奇首先表现在意义上。其次,新奇意味着“唯我独有”,即与他人不同名。
近些年来,人们彼此同姓同名的事越来越多,简直成为一社会难题。例如,夭津市公安局口卡科统计,张颖这个名字,1955年全市仅有54人,1972年增加到197人,目前有2 130人。“张力”这个名字,全市目前有2 300多人,叫“张英”的有2 000名以上。
同姓名的人日益增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间题,例如仅H市198。年到1989年,因重名给公安局破案带来麻烦的达146起。一次,群众举报:曙光街一名叫肖军的人打死了人,于是刑警队迅速赶到现场,将肖军逮捕归案。一审理,肖军大叫“冤枉!”,再一问,光这条街,就有四个“肖军”,这个“肖军”不是那个 “肖军”,真正的凶手,早已逃之夭夭,后来,公安局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抓到真正的凶手。
有一个班,三个学生的名都叫王玉山,老师为区别起见,按他们个子的高矮,称他们为大山、中山、小山。
本来,姓名作为一种称谓符号,谁也不愿与别人 “撞车”,但近年来,“撞车”之事屡见不鲜,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在于汉族传统的姓氏用字过于集中。中国古今使用过的汉字姓氏多达数千乃至成万个,但历经沧桑和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大量的姓氏已不复使用。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使用的汉族姓氏6 363个,而在汉民族中,有87%的人仅用100个左右的常用姓氏,所谓“老百姓”就是这个意思。这也就是说约有9亿多人只用100个左右的姓氏,姓氏的重复率是相当高的。而位于前三位的李、王、张三个超级大姓,则占了汉民族人口的22.4%,也就是说,全国有2. 5亿人只用这三个姓。
其次,人名用字过于单一,也是人的姓名“撞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前些年对全国七个地区的174 900个人的名字进行过统计分析,发现“英、华、玉、秀、明、珍、文、芳、兰、国”这十个字最常见。这些字由于易读好听,因而很多父母“英雄所见略同”,都给孩子起了带这个字的名,造成姓名 “撞车”机率增大。
再次,近年来,父母给孩子起单名的现象很普遍,这也是姓名“撞车”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本来,在我国历史上汉晋之间,人多单名。这是由于便于避讳。王莽改制时提出:“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所谓避讳,即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帝王、圣贤以及尊长的名字,这首先是帝王维护唯我独尊的一种文化禁锢。不能直说,又该怎么称呼呢?必须用其它的文字来替代。如为避刘邦讳,须以“国”字来代替“邦”字。由于这种制度必然带来很多的文字麻烦,为了既减少麻烦,又达避讳的效果,汉晋之间的皇帝多用单名 (单名所讳之字要比复名少一半)。上行下效,社会中其它的高官显贵乃至士农工商等人,也纷纷用单名。
今天,人们给孩子起单名,不是为避讳,而是为省事。但个人虽省了事,却给姓名 “撞车”提供了另一个条件。广州有2 400多个 “梁妹”、“陈妹”,沈阳有3 000多个 “李杰”。
为避免姓名“撞车”,我们不主张用单名,而且要扩大起名的思路,使孩子的名字更雅致、更简单、更和谐、更新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