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一词包括两个部分:姓氏与名字,或简单地说,包括姓与名。
据考证,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来自1000多年前的中世纪,最远的可以追溯到古希伯来(圣经姓氏)、希腊和罗马帝国。日本人则在明治八年(1875年),政府才颁布命令:“全体国民必须取名取姓。”因为古时日本社会等级森严,只有少数的贵族才有名有姓,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却是有名无姓。
而我国的一些姓氏,却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们世代相传,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历史上,姓先于名。为什么要有姓?怎样定姓?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我们先看看“姓”字,它由两个偏旁组成:一个“女”字,一个“生”字,意思就是“女人所生”。这个“姓”字本身就暗示了:人们的姓与母系社会有一定的联系。事实也正是如此。
“姓”发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由同一个老祖母传下来,主要的功能用来“明血缘”、“别婚姻”。同姓不能结婚,以避免近亲繁殖,保证氏族的人丁兴旺。因此,很早以前,孩子是从母姓的。“姓”实际上是比父权家庭出现得更早。它原本表示妇女世代相传的血缘关系,是由女姓方面来决定的。例如:“姬、姚、拟、劝、W、姜、娄……”这些我国最古老的姓中,都含有一个“女”字,这又是一个明证。
为了优生,有了区别不同的血缘的氏族的需要,但是,用什么来作“姓”呢?由近年来考古科学的新进展,可以推测我国远古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的“姓”的起源,肯定是与当时氏族的图腾有一定的联系。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认为每个民族的部落都与某种生物有着亲缘关系,或跟某类无生命的物体有着特殊的联系。古人便把这些生物或物体看作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祖先、象征和保护神,这就是所谓图腾。在原始氏族的部落中,被视作图腾的动植物不仅禁止猎杀和食用,受到严格的保护,并且受到崇拜、敬仰和赞颂。同一图腾集团内的男女严禁通婚。因此,很可能图腾的标志即成为原始母系氏族部落的“姓”的最早的来源。
例如,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器上发现绘有鸟、娃的图案;在仰韶文化的彩陶器上发现除鱼、鹿、蛙、鸟的图象外,还有人面、人首、虫身的图象。这些很可能是当时氏族的图腾,也可能是最原始的“姓”的标志。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在6000多年前半坡遗址的彩陶器上,往往刻有一些简单的符号,可能是族徽或姓名。
因此,中华民族在人类的历史上是最先有“姓”的民族。这至少可以说明我们民族文化上的三个事实:
第一,最早明确意识到近亲通婚的害处:“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第二,在这个前提下,最早有了明确的氏族自我意识,自觉地将自己的氏族与其它氏族相区别。
第三,最早有了标记“姓”的文字手段。
这充分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历史时期中,是走在前头的。
在古代,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是起着别婚姻、明世系和别种族的作用,是家族的称号。氏,是姓的分支,同一姓族的人,由于人口增殖而不断分家,迁居异地,或由于生产的发展而引起人们社会地位、身份和技能的变化,而由一族产生众多的分支,这些分支古人称作氏。氏也是贵族的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
我们是炎黄子孙。相传炎是我国古代陕西岐山东面的一个部落,称为炎帝族,炎帝姓姜,号神农氏,而黄帝则号轩辕氏。
由于家族的不断繁衍、分化,三代以后,姓氏便合二而一,成为只有姓而无氏了。后人便用姓氏这个词来统称姓而不再加以区别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