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与期望心理


由于人们将名字赋于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名字中看出他的父母对他的期望或者看出其本人的志向。由于社会条件的不同、时代的差异,从人的名字中也可见到时代的烙印。因此,中国人的姓名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这是许多其他民族中所罕见的社会文化现象。试举以下数例来说明。
有一家姓钱,兄弟四人,名字分别叫荣、华、富、贵。合起来读就是:钱荣、钱华、钱富、钱贵。从他们兄弟四人的名字中,我们看出他们父母对他们的希望是荣华富贵。有人跟他们开玩笑说:“荣华富贵你们钱家都要去了,我们还要什么?”
按说,人们为了寄托美好的愿望,给孩子取名字时总用美好的字眼。但是,民间给孩子起“阿狗”、“阿猫”、“臭子”、“石头”、“铁蛋”等比较下贱的名字的人也相当多。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有一个小孩也起名为“僧哥”。欧阳修并不信佛,有一个和尚问:“公不重佛,安用此名?”欧阳修回答说:“小家小儿,要易长育,往往以贱物为小名,如狗羊马牛之类是也。”明明看不起牲畜,反而用它来命名,可见还是有一种期望心理,期望孩子能象这些牲畜那样,有坚强的体魄,易长易育,不致半途夭折。
更为奇怪的是,“蝇”、“粪”之类的污秽不堪之物,竟也有人用来取名。晋人张华《博物志·人名考》中记载:“古之善射者甘蝇,绳之弟子飞卫。”甘蝇是古之善射者,他取名为蝇,叫人匪夷所思。仔细一想,却又不然。他是为了表示蔑视蝇营之辈,借以表示自己洁身自好的清高心理。邓散木先生自号粪翁,乃是出于粪除的意思,为了扫除世界上的粪虫污秽,却以污秽之字为号,堪称“必欲去之,乃先取之”的范例。其实仍然是一种期望心理。
如果我们今日见到名字为:卫东、卫红、卫兵、举红、向东、忠毛等名字时,不用问,十有八九他们是出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当时不仅有许多人改去原有的“四旧”名字,换上这些“革命”的名字,而且很多降生的小孩,父母也给他们起了这样的革命之名。这也是一种期望心理,期望自己的孩子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革命。
现在,人们给孩子取名就高雅得多了,人们用美好的字眼给孩子取名,寄托对孩子的无限的期望,或是希望孩子立志成才,振兴中华;或是祝愿孩子健康成长,生活幸福;或是期望女儿长得美艳动人,貌若鲜花。可见,姓名里包含着许多期望心理。
我们应该说明的是,这种正常合理的期望心理,的确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国外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做“皮格马翁”效应。实验表明,孩子的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教师对他的期望。那些被暗示“聪明的”、“有希望的”学生们,在期望的鼓舞下,产生了自信和力量,学习成绩很快上去了。可见,期望可以激发热情,期望可以变成力量。在决定成才的众多因素中,期望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无声无息,却能无形地影响着对方,成为一种潜在的动力。
期望是如此重要,无怪乎从古到今,人们在取名上费尽心血、绞尽脑汁。不过话又说回来,若说有个好名字就能成才,当然没有根据;但是若说期望一点作用没有,恐怕更为武断。
以上所说,亲爱的读者,你以为如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